
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,有一个红军烈士墓,历经90年安全炒股配资网,三代人坚守着对34位红军战士的承诺。这段坚持和守护的故事,深深融入了彭家三代人的血脉。
1934年11月17日,红军“红星”纵队在长征途中经过嘉禾县晋屏镇的甫口村时,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。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,直到中午11点,双方才暂时停火。最终,红军虽然击败了敌军,但也牺牲了34名战士,遗体埋葬在赤硃岭的一个隐蔽角落。当地的彭助立,村里的农会会长,出于对红军的深厚感情,承担起了安葬烈士的重任。
彭助立与红军有着深厚的关系。早在红军进入甫口村之前,彭家便曾多次帮助红军。他的家曾是红军干部的藏身地,也为红军提供过许多支持。即使在这场激烈的战斗后,彭助立仍未曾放弃对烈士的守护。国民党多次试图逼迫彭助立揭示埋葬地点,但他宁死不屈,坚持守住这段历史的秘密。尽管受到严酷的折磨,彭助立始终没有透露一点线索,最终令敌人无功而返。
展开剩余71%彭助立去世时,儿子彭作恭继承了守墓的使命。彭作恭虽然年幼,但他深知这份责任的重要性。1944年,彭助立去世后,彭作恭便开始了自己的守墓生涯。他不仅继续守护父亲的承诺,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为烈士们立碑。他曾将祖坟中的一块墓碑挖出,磨去原有的字迹,亲手刻上“34名红军烈士永垂不朽”,以此纪念烈士们的英勇。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,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,并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:没有红军的牺牲,就没有今天的祖国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红军墓成了彭作恭和家族的精神支柱。每逢清明,他都会带领全家去墓地祭扫,讲述红军的故事,传承红色精神。彭作恭不仅是村里小学的教师,还一直致力于将这段历史教给下一代,让红军的精神代代相传。
直到2013年,彭作恭去世,儿子彭子文接过了守墓的责任。彭子文从小便耳濡目染,父亲坚持守墓的身影深深影响了他。在成为守墓人后,彭子文依旧不忘父亲的教诲。他不仅自己亲自维护墓地,还带领村民进行修缮,确保烈士的英名永不遗忘。每当有人来祭扫,彭子文总会亲自讲解红军的历史和精神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英雄的岁月。
如今,彭家已进入第四代守墓人时代,彭子文的长子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继续守护着烈士们的墓地。虽然这一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,但他们依然心怀敬意和责任,继续为红军精神的传承而努力。
从彭助立到彭子文,这90年的守护不仅仅是守护一座墓碑,更是守护那份来自红军的精神和信仰。这份传承跨越了三代人,成为了彭家族的历史使命。而在这段传奇背后,红军的精神,早已深深植入了每个彭家人的心中,成为了他们一生坚守的信念。
这就是彭家三代人的故事——一段关于承诺、坚守和传承的故事,见证了一个家族为红军烈士守护的岁月,传递着不忘初心、牢记历史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