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49年1月15日下午5点,驻守天津北部的敌军第151师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宣布投降国内股票配资资讯,标志着历时29个小时的天津战役圆满结束,也证明了刘亚楼在战前所作的“30小时拿下天津”的承诺。尽管战役大获全胜,但东总在事后的战报中,却严厉批评了部队中的不良作风,这又是为什么呢?
1948年11月,东野在打扫完战场后,迅速转向北进。同年11月9日,中央军委发出一封长达数千字的电文,要求成立平津战役总前委,统一指挥东野、华北野战军和冀中军区的部队,并对平津战役的具体部署作出详细安排。起初,刘亚楼只是协助林彪、聂荣臻和罗荣桓,负责战役计划的制定。
不到一个月,傅作义的35军在新保安全军全军覆没,张家口的7万守军也被歼灭,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1948年12月11日,中央军委指示平津战役总前委:要先歼灭塘沽敌军,控制海口,再拿下新保安。塘沽在傅作义的布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控制了从海路南撤的通道,因此解放塘沽意味着切断敌军的南逃之路。
展开剩余71%刘亚楼早已看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文,并且认同这一决策,但经过现场考察后,他改变了看法。当时负责主攻塘沽的15兵团司令员邓华认为,攻打塘沽可能会导致敌人加速撤退,不利于战局。刘亚楼亲自前往一线侦察,发现塘沽周边地形开阔,盐田和河流纵横,敌军有海军舰艇随时可以转移。而天津则不同,守备坚固,且傅作义对天津有信心,认为我军不可能短时间内攻下,因而不会急于撤退。
刘亚楼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平津战役总前委的认同。1948年12月29日,中央军委批准放弃攻打塘沽,决定集中力量先攻天津。刘亚楼主动请缨,负责指挥天津战役。他根据天津的地形特点,制定了“东西对进,拦腰斩断,先南后北,分割围歼”的作战方针。此外,为了迷惑敌人,他故意将炮兵调集到天津北部,制造从北面进攻的假象。
在战役准备期间,刘亚楼利用天津地下党提供的情报,对城防部署了如指掌。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,刘亚楼故意拖延与陈长捷的谈判时间,让敌军错判我方进攻的真实方向。事实证明,刘亚楼的计划奏效,天津的防御在我军火力面前迅速崩溃。
唯一的困难出现在突破天津的护城河时。为了固守天津,敌军将南运河与护城河连通,并封堵了护城河的出水口,导致河水暴涨。虽然冬季寒冷,敌军每天都打破护城河上的冰层,防止水面冻结,导致过河变得困难。刘亚楼得知后,亲自去了解情况,最终从一位放牧的老人那里得知南边有一个水闸。打开水闸后,河水退去,战士们顺利通过。
还有一件趣事发生在战役前夜。刘亚楼带着两名参谋去天津复兴门巡查,途中遇到国民党守军的巡逻队。巡逻队发现后立刻用手电筒照射,刘亚楼立即大声喊道:“什么人?不怕暴露吗?赶紧回去!”巡逻队被这一声吓住,刘亚楼趁机用冲锋枪打了几发,成功撤回。这一行动虽然冒险,但刘亚楼事后轻松地对警卫员说:“这是好兆头,主帅差点被擒,战斗一开始我们就能拿下敌人!”
不过,刘亚楼的大胆举动也引发了东总的不满。战后,东总批评刘亚楼过于冒险,提醒他不要逞个人英雄主义。东总的这一批评,其实反映了当时东野部队存在的一个问题:部分指挥官过于兴奋,甚至脱离了指挥岗位,给部队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。例如,负责攻城的第一纵队在巷战中受到阻碍,时任师长的贺东生和副司令员曹里怀决定亲自上前线。两人驾驶缴获的坦克一路推进,炸毁碉堡,甚至把参谋警卫吓得不轻。而且,部队在进攻过程中,由于指挥混乱,导致伤亡过大。
尽管如此,天津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华北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毛主席后来评价道:“拿下了天津,华北的问题解决一大半了。”战役不仅有效地抑制了傅作义集团的南撤,而且为后续的塘沽解放创造了条件。最终,傅作义失去了从海路撤退的机会,只能选择通过平绥线西逃,但能否成功逃脱仍是未知数。
对于刘亚楼来说,天津战役是他生涯中最经典的一战。他从班排长一路晋升,虽有多次战斗经验,但没有像这次天津战役那样的大兵团作战经验。天津战役的成功国内股票配资资讯,不仅展现了刘亚楼出色的指挥才能,也成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